皮膚絲蟲病的癥狀是什么?皮膚絲蟲病怎么治療?

皮膚絲蟲病的癥狀是什么?皮膚絲蟲病怎么治療?

皮膚絲蟲病

  絲蟲病是由于絲蟲寄生于人體淋巴系統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。通過蚊蟲傳播,蚊是中間宿主,人為終末宿主。中國絲蟲病主要見于黃河以南地區,主要致病的為斑氏絲蟲。主要表現為反復發作的淋巴結炎、離心性淋巴管炎、淋巴水腫、象皮腫、乳糜尿、精索炎等。

目錄

1.皮膚絲蟲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
2.皮膚絲蟲病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
3.皮膚絲蟲病有哪些典型癥狀
4.皮膚絲蟲病應該如何預防
5.皮膚絲蟲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
6.皮膚絲蟲病病人的飲食宜忌
7.西醫治療皮膚絲蟲病的常規方法

1.皮膚絲蟲病的發病原因有哪些

  皮膚絲蟲病的病原體有班氏絲蟲、馬來絲蟲和帝紋絲蟲等。中國以班氏絲蟲為主。以多種庫蚊及按蚊為傳播媒介。當蚊蟲叮刺人血時,將微絲蚴吸入蚊胃,在蚊體內經10~14天發育為活躍的感染期幼蟲,多位于蚊的下唇。當蚊再次刺吸人血時,感染期幼蟲進入人體傷口附近淋巴管,再移行至大淋巴管或淋巴結內,發育為成蟲。雌雄成蟲交配后,雌蟲產出微絲蚴,隨淋巴液經胸導管進入血液循環。成蟲在淋巴管內寄生所產生的刺激引起淋巴管擴張、管壁內皮細胞增生及炎細胞浸潤,淋巴管周圍組織也有炎癥反應,在淋巴結內可形成炎癥性的肉芽腫,從而造成淋巴循環阻塞,造成淋巴管擴張及破裂,淋巴液外溢引起淋巴水腫,導致皮膚及皮下組織腫脹、增生及肥大畸形。

2.皮膚絲蟲病容易導致什么并發癥

  皮膚絲蟲病患者急性期為反復發作的淋巴管炎、淋巴結炎和發熱,慢性期為淋巴水腫和象皮腫,嚴重者可出現心肌炎、下肢或陰囊水腫、精神癥狀甚至衰竭。如有合并感染,可有寒戰、高熱(大于39攝氏度)、頭痛等全身癥狀,體質低下、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患者,可導致嚴重的皮膚細菌感染,造成周圍組織的壞死、骨骼破壞。

3.皮膚絲蟲病有哪些典型癥狀

  皮膚絲蟲病好發于青壯年,以男性為主。好發部位為股部、腹股溝、下肢。根據病情時期的不同,其常見表現如下:

  急性期主要表現為淋巴管炎及淋巴結炎,局部呈紅線,由近端向遠延伸,稱為離心性淋巴結炎,表現為淋巴結腫大、疼痛并有壓痛。偶可有蕁麻疹樣表現,多發生于小腿下段內側,局部皮膚紅腫、緊張發亮、有壓痛及灼熱感,癥狀類似丹毒。有時由于成蟲寄生在陰囊內的淋巴管引起睪丸及附睪腫大、精索結節狀腫塊等,常有疼痛和壓痛,一般3~5天內消退,不久又復發。

  慢性期主要為淋巴阻塞的表現,以淋巴水腫和象皮腫為特征,表現為局部腫脹、皮膚緊張、壓之有凹陷、有堅實感。下肢象皮腫可發生于單側或雙側,患肢腫大,皮膚干燥、肥厚,汗毛脫落,膚色加深變暗,可進一步發展為瘤狀隆起和結節以及疣狀增生,腫大處出現深溝褶皺,外觀畸形。精索淋巴管發生阻塞可致睪丸鞘膜積液,臨床表現為陰囊腫大、不對稱、皮膚緊張、表面光滑、褶皺消失、無壓痛、同側睪丸不易觸及。淋巴管阻塞部位發生在主動脈前淋巴結或腸干淋巴管時,可出現乳糜尿。全身癥狀可有發熱、寒戰等。

4.皮膚絲蟲病應該如何預防

  為預防皮膚絲蟲病的發生,應注意對流行區居民反復進行普查、普治,以控制傳染源。在高度流行區可進行乙胺嗪全民服藥或乙胺嗪藥鹽全民防治。注意防蚊滅蚊。

5.皮膚絲蟲病需要做哪些化驗檢查

  皮膚絲蟲病通常需要做微絲蚴檢查,在晚9時開始采血,凌晨2時前結束,自指尖或耳垂取血涂片檢查。乳糜尿或淋巴積液,離心后取沉渣涂片檢查。如找到微絲蚴,即可確診,但陰性不能排除診斷。免疫學方法檢測絲蟲特異性抗體或抗原,特異性和敏感性較好。熒光試驗、絲蟲補體結合試驗等亦有助于診斷,可酌情選擇。

6.皮膚絲蟲病病人的飲食宜忌

  皮膚絲蟲病患者飲食方面沒有特殊要求,一般正常飲食就可以。要注意飲食要豐富,營養均衡。保證人體正常代謝所需的熱量、蛋白質、維生素的需求。適當增加蔬菜、水果及豆制品的攝入。保健方面要注意放松心情,樹立信心,保持良好的心態,積極配合醫生治療。

7.西醫治療皮膚絲蟲病的常規方法

  絲蟲病是由于絲蟲寄生于人體淋巴系統而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,本病的常見治療方法如下:

  一、病原治療

  1、乙胺嗪是首選藥物,對成蟲和微絲蚴均有殺滅作用。因羅阿絲蟲病或盤尾絲蟲病患者服用乙胺嗪后可有嚴重反應,因此確定治療前注意排除其他蠕蟲感染病史。

  2、呋喃嘧酮對成蟲及微絲蚴具有明顯的殺滅作用。

  二、對癥治療

  急性淋巴管炎、淋巴結炎、附睪炎等,口服解熱鎮痛藥或潑尼松可使癥狀緩解。有繼發細菌感染時應用抗生素。乳糜尿發作時應臥床休息,減少脂肪類食物。鞘膜積液、淋巴陰囊、陰囊象皮腫可通過手術獲得改善。下肢象皮腫,輕者可抬高患肢、用彈性繃帶增加局部淋巴及靜脈回流,晚期嚴重者可行物理療法或外科手術切除部分肥厚的皮下組織。